高中数学
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。包括《集合与函数》《三角函数》《不等式》《数列》《立体几何》《平面解析几何》等部分, 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。代数主要是一次函数,二次函数,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函数。几何又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部分。
一、 集合
(1)集合的含义与表示
1通过实例,了解集合的含义,体会元素与集合的“属于”关系。
2能选择自然语言、图形语言、集合语言(列举法或描述法)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,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。
(2)集合间的基本关系
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,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。
2在具体情境中,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。
(3)集合的基本运算
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,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。
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,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。
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,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。
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:
(1)函数
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,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,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;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,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;了解映射的概念。
2在实际情境中,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(如图象法、列表法、解析法)表示函数。
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,并能简单应用。
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,理解函数的单调性、最大(小)值及其几何意义;结合具体函数,了解奇偶性的含义。
5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(参见例1)。
(2)指数函数
1(细胞的分裂,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,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),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。
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,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,掌握幂的运算。
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,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,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。
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。
(3)对数函数
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,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;通过阅读材料,了解对数的产生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。
2通过具体实例,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,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,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;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,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。
3知道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(a>0,a≠1)。
(4)幂函数
通过实例,了解幂函数的概念;结合函数 的图象,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。
(5)函数与方程
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,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,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。
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,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,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。
(6)函数模型及其应用
1利用计算工具,比较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;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、指数爆炸、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。
2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(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、幂函数、分段函数等)的实例,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。
二、三角函数
(1)任意角、弧度
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,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。
(2)三角函数
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(正弦、余弦、正切)的定义。
2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( 的正弦、余弦、正切),能画出 的图象,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。
3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、余弦函数在 ,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(如单调性、最大和最小值、图象与x轴交点等)。
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:
5结合具体实例,了解 的实际意义;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,观察参数A,ω,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。
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,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。
三、数列
(1)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
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(列表、图象、通项公式),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。
(2)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
1理解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的概念。
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。
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,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,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(参见例1)。
4体会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、指数函数的关系。
四、不等式
(1)不等关系
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,了解不等式(组)的实际背景。
(2)一元二次不等式
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。
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、方程的联系。
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,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,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。
(3)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
1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。
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,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。
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,并能加以解决(。
(4)基本不等式:
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。
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(小)值问题。
五、立体几何初步
(1)空间几何体
1利用实物模型、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,认识柱、锥、台、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,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。
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(长方体、球、圆柱、圆锥、棱柱等的简易组合)的三视图,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,会使用材料(如纸板)制作模型,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。
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(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)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,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。
4完成实习作业,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(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,尺寸、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)。
5了解球、棱柱、棱锥、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(不要求记忆公式)。
(2)点、线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
1借助长方体模型,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、线、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,抽象出空间线、面位置关系的定义,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。
公理1: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,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。
公理2: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,有且只有一个平面。
公理3: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,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。
公理4: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。
定理: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,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。
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、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,通过直观感知、操作确认、思辨论证,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、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。
操作确认,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。
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,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。
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,则这两个平面平行。
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,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。
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,则两个平面垂直。
操作确认,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,并加以证明。
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,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。
两个平面平行,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。
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。
两个平面垂直,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。
3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。
平面解析几何初步:
(1)直线与方程
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结合具体图形,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。
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,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,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。
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。
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,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(点斜式、两点式及一般式),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。
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。
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、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,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。
(2)圆与方程
1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,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。
2能根据给定直线、圆的方程,判断直线与圆、圆与圆的位置关系。
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。
(3)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,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。
(4)空间直角坐标系
1通过具体情境,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,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,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。
2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(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)顶点的坐标,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。
我算出来是
-b
-a ·------------------
________
√a∧2-x∧2 a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=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b∧2 *(a∧2-x∧2) b *[(a∧2-x∧2)∧(1.5)]
即 a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________
b *(a∧2-x∧2)√a∧2-x∧2
请数学高手赐教: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是什么?答案越详细越好。谢谢...
中国数学的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数学的特点 (1)以算法为中心,属于应用数学 中国数学不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,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,数学研究是围绕建立算法与提高计算技术而展开的 (2)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中,数学被儒学家培养人的道德与技能的基本知识---六艺(礼、乐、射、...
中西方数学发展史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
2. 把逻辑证明系统地引入数学中,强调逻辑证明是确立数学命题真实性的一个基本方法。 3. 示范地规定了几何证明的方法:分析法、综合法及归谬法。《几何原本》精辟地总结了人类长时期积累的数学成就,建工了数学的科学体系。为后世继续学习和研究数学提供了课题和资料,使几何学的发展充满了活的生...
初中有理数的定义
在数学中,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实数。理数包括正整数、负整数、零以及正分数和负分数。具体定义如下:正整数:1、2、3、4、5...(包括0)负整数:-1、-2、-3、-4、-5...零:0 正分数:如1\/2、3\/4、5\/6...负分数:如-1\/2、-3\/4、-5\/6...有限小数:可以...
中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哪些内容
只有抓好核心素养,才能落实现代数学教育的“质量观”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性、综合性、复杂性的工程,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,主要概括为四大方面:其一,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。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,在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时,可运用数学解题思想,如抽象思维、空间思维、...
高中数学公式
高中数学公式是指用于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公式和定理。这些公式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。我整理了几个高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分享出来。 首先,平方差公式(a+b)(a-b)=a²-b²,这个公式通常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,可以通过展开得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的积的形式...
生活中的数学的手抄报
余数是几就那几个石子,如果没有余数,让对方先拿。现在余数是2,就拿2个石子,剩下的每次拿的石子和对方拿的和是除数3,我就可以必胜了。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,我又拿了28个石子和爸爸重新玩,有了上面的规律,我果然战无不胜!!!原来,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,它们正等着你去发现呢!
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
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,使生命教育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获取珍惜生命、善待人生、积极进取的真谛。我校于2001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,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窗口,并成立了生命教育工作研究室;生命教育中将学科渗透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“提炼课本素材,增加生命认识”和“...
中西方数学发展史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?
中西方古代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,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,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绎体系。东方数学(以中国古代数学为代表)主要特征:1具有实用性,较强的社会性;2算法程序化;3. 寓理于算。西方数学主要特征:1封闭的逻辑演绎体系;2古希腊的数字与神秘性...
数学中的重根是什么?
在数学中,重根是指一个多项式方程在解的集合中,某个根出现了多次。当一个多项式方程中的一个根重复出现时,这个根就被称为重根。 更具体地说,对于一个 n 次多项式方程,如果某个复数根 r 出现了 k 次 (k ≥ 2),那么我们称 r 是方程的一个 k 重根。这意味着在多项式方程的因式分解中,可以将多项式写成 ...
数学中有哪些关于立方和的公式?
立方差,立方和公式答案如下:1.立方和公式a^3+b^3=(a+b)(a^2-ab+b^2)2.立方差公式a^3-b^3=(a-b)(a^2+ab+b^2)3.立方公式展开:(a+b)^3=a^3+3a^2b+3ab^2+b^3(a-b)^3=a^3-3a^2b+3ab^2-b^3